各地各部门全力保障猪肉市场供应物价平稳有基
近期,猪肉价格明显上涨,一些老百姓觉得“菜篮子”沉了。据商务部监测,8月份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29.58元,同比上涨47.8%。
猪肉价格既关系到消费者的“小账”,又关系着经济运行的“大账”。百姓餐桌上的肉有保障吗?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举措恢复生猪生产?未来猪肉价格走势如何?
猪肉价格为何涨?
非洲猪瘟疫情和猪周期叠加是主要原因,“组合拳”集中发力,保供稳价
傍晚时分,正是超市营业高峰期。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家超市里,人头攒动,猪肉摊位却稍显冷清。
“22块一斤,比前段时间又贵了。”市民吴女士边挑选里脊肉边对记者说。随后,记者连续走访哈尔滨的多家超市发现,猪肉产品价格相对较高,而且几乎没有折扣。
北京农产品市场的“晴雨表”——北京新发地市场的监测显示,8月10日,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2元/斤左右,9月2日达到16元/斤左右。“这一段时间,猪肉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。”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说。
猪肉价格为何上涨?“主要原因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,生猪产能持续下滑,猪肉市场供给偏紧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介绍,一些养殖主体对市场预期不稳,在该补栏的时候未能及时补栏,生猪存栏量下降。
农业农村部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。7月份,全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同比下降32.2%,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1730.34万头,同比降低11.3%。
此轮猪价上涨还受到周期性因素影响。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运行调控处处长赵卓表示,去年年中,猪价跌至周期低点,随后猪价开始步入新一轮上涨通道。可以说,疫情和“猪周期”共同推动了价格上涨。
供给偏紧,猪价上涨,老百姓碗里的肉还能有保障吗?
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,从短期看,当前部分屠宰企业冻猪肉库存量较高,进口鲜冷冻猪肉快速增长,再加上中央和地方储备调节能力增强,有利于促进中秋、国庆期间猪肉市场均衡供应,节日期间消费者不必担心买不到肉。
从长远看,为了保障猪肉长期稳定供给,今年以来,各地方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稳市场。一方面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,目前大部分省份的疫区已全部按规定解除封锁,生猪生产和运销秩序逐步恢复。另一方面,加快恢复生猪养殖主体的积极性,加快生猪产能恢复。政策“组合拳”集中发力,猪肉市场总体稳定,市场肉类供应有保障。
市场供应稳不稳?
增加进口、发展替代品、发放临时补贴,既让市场供得上,也让百姓吃得起
从生猪补栏、出栏到形成供给需要一段时间,有人担忧,短期内如何保障市场稳定?
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监测信息处处长辛国昌介绍,补齐市场供需缺口,确实不会一蹴而就。但从肉类总体供应看,考虑到进口增加、替代品生产发展较快等因素,老百姓碗里不会缺肉。
猪肉进口增加。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上半年猪肉进口81.9万吨,增长26.4%,预计全年进口增量将超过60万吨。
替代品生产发展较快。当前猪肉替代品生产增势明显,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上半年禽肉、牛肉、羊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.6%、2.4%、1.5%。“特别是禽肉生产周期短,产能处于高位,能够在相当程度上起到调节余缺的作用。”辛国昌说。
“猪肉价格较高,会分流部分需求。”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。农业农村部数据表明,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,猪肉消费需求下降。据监测,1—6月集贸市场猪肉消费量同比下降12%,预计全年猪肉需求量减少约10%。
不仅是保供给,各地各部门在流通、市场环境、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出台了有力举措。畅流通——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,对整车合法运输种猪及冷冻猪肉的车辆,免收车辆通行费。保秩序——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扰乱市场秩序,打击囤积居奇、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。保民生——多地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,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金额约24亿元。
有人担心,猪肉涨价会不会拉动整体物价大幅上涨?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7月份,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 PI)同比上涨2.8%,其中,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7%,影响CPI上涨约0.59个百分点。
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,猪肉在CPI篮子中权重在下降,而且价格上涨并不会完全传导给CPI。当前,市场各类产品整体供给充裕,居民食品消费日益多元,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的基础。
上一篇:免费的午餐更贵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