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中国物价

物价飞涨?看三国时期,刘备如何玩转“通货膨

读书时学过政治的人或多或少都接触过经济学,其中“通货膨胀”是一个让不少人云里雾里的东西,它指:市面上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远远超过市场实际需要的货币,从而导致的货币持续贬值。

其实,说白了,“通货膨胀”带给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——物价持续上涨。

比如柴米油盐、蔬菜、水果...经常每年、每月、每周甚至每天一个价,如果涨幅过大,我们的生活成本就大大增加。虽然每次变动数目不大,但长此以往,老百姓的日子就会越来越艰难。


1946年,由于恶性通货膨胀,人们只能用麻袋来装钞票去买米

有人就好奇了,远古市场虽然最早是以物易物,但随着古代文明兴起,也有铸造货币,那么古时候会不会出现“通货膨胀”呢?

答案是,当然有!

第一个制造通货膨胀的人——汉高祖刘邦

我们现在的通货膨胀,对老百姓的影响常见的是日子紧吧,生活水平有所降低。而古代首次爆发的通货膨胀却把老百姓害惨了,几乎让所有人倾家荡产。

怎么回事呢?还得从汉高祖刘邦说起。

公元前202年2月28日,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。那个时候国家刚经历年年战争,国家穷得连刘邦登基时所需的4匹白马都凑不齐。况且别说白马,就连普通马都是稀缺物品,那些身份尊贵的大臣官员们上朝时因为没有马车,都只能坐牛车前往进谏。


总结了前朝灭亡的前车之鉴,刘邦就想把国家权力都集中到自家人手上,于是大搞分封制,封了大批刘姓诸王,以及大量自己信任的兄弟为异姓王。大约有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”的意思。没想到正是这场分封制,为历史上非常有名的“通货膨胀”埋下了祸根。

因为各封地诸王都要按时、按量的给国家进贡,贡品主要就是金子和铜钱。刚开始,各位诸侯都非常高兴和感激,也按规矩进贡,但人性都是贪婪的。时间一久,他们就不平衡了:

“国家穷,咱封地也没钱啊,而且送给国家多少贡品,自己就得少得多少!”

于是有人就在进贡的金子和铜钱上动了心思。

古代货币都是金属制品,是以同等价值的金属铸成等额货币,对重量和质量都有要求。这些诸王就想,我往里面惨一些杂质不就行了。


比如说以前进贡的一两黄金纯度为99.9%,现在我进贡的一两黄金纯度为60%。这样一来,金额没变,实际却能省下一大笔钱财。于是大家不约而同的开始了掺杂搞假的买卖。据统计,当时进贡的铜钱,一段时间内铜金属含量直接缩水了90%。

随着这些低品质货币大量流通到市面,人们手里的劣等货币就越来越多。以前相同重量的钱分量十足,可以买到相应价值的物品。但现在,货币品质下降,一掉铜钱里面铜的含量却少得可怜,就没办法向以前一样用同样重量的货币兑换产品了,得付更多的钱。

这样一来,很多人干脆就把手中优质的钱都存下来,以防日后急需。因此,市面上的劣币越来越多,就出现了经济学中非常著名的“劣币驱逐良币”效应,“通货膨胀”由此开始。


起初是大米价格成倍增长,原先用500钱能买到一袋大米,现在却要1500钱之多。而粮食关系到民生根本,米价上涨,各类物价随之齐飞,整个社会经济接近崩盘,百姓马上就要饿殍遍野。

好在刘邦发现问题后及时止损,收回诸侯国制造货币的权力,统一由国家按照规定的要求铸造,这才没有导致更严重的后果。

王莽货币改革,矫枉过正,再掀“金融危机”

王莽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疑似穿越者帝王,他篡汉后建立了“新”朝,大刀阔斧的搞了一系列超前的政治改革,却大多以失败告终。这一次针对货币的改革,同样如是。

为了避免汉朝时期的两次重大“通货膨胀”事件,王莽把汉朝的货币制度统统都废了。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,他决定让钱变得更值钱。

王莽引经据典,从以前的文字资料当中来找如何治理国家的这个政策。他仿照强大的秦朝帝国,在公元7年到14年,三次施行改革币制。

除了市面通用的五铢钱,他又新铸“大泉”(“泉”即“钱”),重12铢,指定一枚“大泉”面值为50个五铢钱。又造“契刀”(一种刀型货币),指定面值为500个五铢钱;还恢复了“错刀”,指定面值5000个五铢钱。

上一篇:四川景色不输泸沽湖的景区,免费开放物价颇低
下一篇:没有了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