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中国物价

60年代中国物价:小学一年级学费只要8毛,一块

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,物价上涨了不少,也说明现在的人民币也是越来越贬值,通货膨胀也就是这样子产生的,现在国家的物价也是越来越高。听家里的老人说,在60年代的时候,手里有个一元钱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了,那60年代的中国物价是什么样子的呢?

01一块钱一世界

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,那说起一块钱的价值,自然跟现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,曾经有位世乒赛冠军叫李振恃,据他自己回忆:\\\"在十三岁时曾用一个星期时间将吃饭买菜的钱全部攒下来,才凑出一元钱。\\\"

通过这事可以看出,当时的一元钱可能比现在的一元钱更加值钱,在逢年过节亲朋之间人情往来的礼金也只要几元钱,听起来也确实不多,能看出来一元钱的价值含量还是蛮大的。

对比一下现在动不动就是五百一千的礼金,可想而知,相差百倍。在60年代,如果说是在农村,想要参加农村的婚宴,那也只需要上5毛钱的礼金,而且还是有荤有素的正席,礼金能出手一元钱的在当时都是举足轻重的有钱人。

所以说一块钱在这类场合分量很重,在当时都是衡量一个家庭生活条件的标准。

02一块钱的价值实际体现在哪些方面

那一块钱的价值,自然还是要从当时的生活水平来说起,在很多老人看来,那个年代的生活是一段岁月静好的时光,各种衣食住行都有国家在调控,东西都是国家定量生产,很多日物品的价格也相对低廉,起步也都是几毛几分钱。

而就是这样为数不多的财产却能够让一些家庭达到小康社会,生活水平也比较高,这点可能父母辈的更清楚这件事,他们都是过来人。

在1961年的郑州,精制粉条只要两毛六一斤,听起来非常便宜,跟现在的物价是有天差地别的,这价格就是当时全国物价的缩影,所有的东西都是比较便宜的,就按这个标准,一块钱可以买够吃好几天的东西,可以买菜买日用品。

当时的小孩子如果想吃个冰棍,去拿上一毛钱,说我想要吃冰棍,都可以拿七八个冰棍。

在过年时分,一般孩子能够得到的压岁钱也就是一两毛钱,就是这样微不足道的一毛钱,都可以在小卖店展现出它的购买力,如果能够手里拿着一块钱逛一圈,真的能豪气买买买,享受有钱人的快乐。

那时候的粮站还是归国家所有,粮食的价格都在国家的控制之内,馒头一斤0.2元,价格几乎没变过,现在的话一个馒头都要1元钱了,真的是涨幅很多。你真的无法想象,青菜的价格更加便宜,大多都是几分钱一斤。当时的柴油每斤是0.25元,并且城里的用量比较大。

通过这些价格也能看出,那时候人们收入也低,很少有像现在这样能够月入上万的人,如果有那也是一等一的富豪了,所以说价格如果制定很高的话,也会导致人们生活不稳定,能够看出物价还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收入水平来变化的。

当时刚上班的学徒一月18元工资,就算上高级工种工资,平均工资接近50元,那也没有多少钱工资。

一般来说,在建国之初所有物品对人们都是定量供应的,城里的职工上班可能更辛苦,所以他们所享受到的购买量也会越多,粮食的话每人每月可以买28斤,重体力活的可以买40斤,基本买这些肉类菜类都要\\\"凭票供应\\\",在审查上当然也更加严格。

当时的粮票发行的时候可能是一元钱一斤,但因为数量稀少,物以稀为贵,后来价格已基本比粮票本身的价格翻倍了,一斤四到五元钱很正常的,实在是不能小觑一张小小的粮票。

就像之前说得,铁路是经济的命脉,粮食就是人们的生命线,这关乎的就是全家人的温饱与安定,这也是当时计划经济下的弊端,粮票也一直扮演着置换食物和生活用品的角色。它作为一种有价证券,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
在粮票发行之后,定量最高的是广州,每人每月1.5斤。

上一篇:日本旅行随拍,天空不净,物价不低,国民身高
下一篇:没有了

Top